close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標題:

南斯拉夫種族衝突

發問:

1.米洛舍維奇只是塞爾維亞的領袖,但為何有權利奪取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人的地位? 2.1990年那個國家政府不滿米洛舍維奇領導的新政府?

最佳解答:

1. 米洛舍維奇企圖把科索沃與及伏伊伏丁那兩自治省的地位從聯邦直轄改變至歸到塞爾維亞管轄。 2. 德國,因為德國跟斯洛文尼亞與及克羅地亞兩國在歷史淵源上的關係,甚至比美國更加早承認兩國。斯洛文尼亞及克羅地亞,兩國經濟相對較為發達而塞族人口相對較少,對大塞爾維亞主義非常抗拒。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4790000/newsid_4796700/4796738.stm 使米洛舍維奇由一個有權勢但又枯燥乏味的共產官僚變成一個富有感召力的政界人物還是從科索沃問題開始的。 1987年,他被派到科索沃去處理佔人口少數的塞族人的抗議,他們抗議在科索沃佔主體的阿爾巴尼亞族人的虐待。 米洛舍維奇利用塞族人對阿族統治者的不滿,煽動大塞爾維亞民族主義情緒,從而贏得了塞爾維亞民眾的信任。1989年,他當選為塞爾維亞總統。 十年獨裁 然而,正是米洛舍維奇挑起的民族主義情緒,才引發了從1991年到1995年導致前南斯拉夫四分五裂的血腥內戰。 在這期間,米洛舍維奇在塞爾維亞實施獨裁統治,並武裝和幫助克羅地亞及波斯尼亞的塞族分離主義勢力。 一個新的短語"種族清洗"便進入了新聞時事報道中。米洛舍維奇在一次接受BBC採訪中,為他的科索沃政策進行了辯護,他說: "現在沒有人不相信你所提到的所謂有組織的滅絕行動,都認為那是貝爾格萊德甚至是我本人所策劃的。這太沒有道理了。" 1995年,在美國調停下的戴頓和談中,米洛舍維奇放棄了建立大塞爾維亞的主張,以換取國際社會部分解除自1991年開始對塞爾維亞實施的經濟制裁。 1996年底到1997年初,米洛舍維奇成功地壓制了反對派發動的大規模反政府示威,並導致反對派陣營內部分化。 1997年7月,米洛舍維奇由塞爾維亞總統轉任南斯拉夫共和國聯盟總統。 科索沃危機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98年春季,佔科索沃人口多數的阿爾巴尼亞族人因不滿米洛舍維奇廢除自治協議的做法,開始公開要求脫離南聯盟而獨立。 由於米洛舍維奇缺乏解決科索沃問題的誠意,分離主義武裝力量科索沃解放軍加緊了他們為爭取獨立而展開的戰鬥。塞爾維亞保安部隊與科索沃解放軍展開的戰鬥導致數十萬科索沃阿族人流離失所。 由於擔心出現更大的種族清洗和屠殺,西方領導人和俄羅斯要求米洛舍維奇與科索沃阿族人於1999年2月在法國巴黎朗布耶宮舉行和談。 結果,米洛舍維奇沒有出席會談,並拒絕了會談提出的和解建議。北約國家曾威脅說,如果米洛舍維奇拒絕合作,將轟炸南斯拉夫。 米洛舍維奇錯誤地估計了北約的意願,並認為俄羅斯會出來支持他。但是,北約對南斯拉夫展開了78天的空襲。那之後,塞族警察和保安部隊撤離科索沃省,北約領導的維和部隊進駐科索沃,聯合國也在當地設立了過渡行政機構。

其他解答:CAAD3F79AE16AF09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abrieh6vn0 的頭像
    gabrieh6vn0

    快遞百科

    gabrieh6vn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